中国水生态足迹与承载能力时空演化研究_马晓蕾
人 民 黄 河
YELLOW RIVER
【水资源】
中国水生态足迹与承载能力时空演化研究
马晓蕾,郭婷文
(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 : 水生态足迹对于衡量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生态占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水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及水生态盈亏指数,评 估中国及各省级区域尺度水生态足迹和承载能力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 : ①中国水生态足迹空间差异大,但总体上随时间变化较 小,全国水生态足迹构成中,农业>工业>生活>生态;②中国水生态承载力空间差距大,西南以及东南地区水生态承载力大,与区域 水资源总量成正相关关系; ③我国水生态超载和生态盈余地区面积所占比例大致相等 ; ④总体上看,中国水生态承载力较大,但区 域差异大,新疆、江苏处于水生态严重亏损状态,而西藏、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西等地水生态承载力大,水生态盈余达 2 亿 hm2 。为促进我国水生态平衡,改善水生态环境,水生态亏损地区应加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提升公民节水意识。
关键词 : 水生态足迹; 水生态承载力; 水生态盈亏; 空间聚类分析;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TV213.4 文献标志码 : A doi : 10.3969 /j.issn.1000-1379.2022.06.015
引用格式 : 马晓蕾,郭婷文.中国水生态足迹与承载能力时空演化研究 [J] .人民黄河,2022,44 (6) :81-87.
Study on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China
MA Xiaolei,GUO Tingwen
(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 :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easuring the ecological occup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y soci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ssess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water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arrying capacity at the regional scale of China and various provincial levels by using the water ecological footprint,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profit and loss index.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s are large,but it changes little with time.In the composition of national water ecological footprint,it sorts as agriculture > industry > domestic > ecology.b) There is a large spa- tial gap in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s,southwest and southeastern of China have a relatively strong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cology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c) The proportion of areas with ecological deficit and ecological surplu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s roughly equal.d) On the whole,eco- 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relatively good in China.However,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large.Xinjiang and Jiangsu prov- inces are in a state of serious water resources loss,while Tibet,Anhui,Fujian,Hunan,Guangdong,Guangxi and Jiangxi have strong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ir water ecological surplus reaches more than 200 million hm2.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water re- sources and improve the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the areas with water ecological los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hance citizens’ awareness of water conservation.
Key words : water ecological footprint ;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 water ecological profit and loss ; spatial clustering analysis ; China
人 民 黄 河
YELLOW RIVER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 越大,水生态承载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水资源成 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我国水资源严
重 短 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 平 均 水 平 的
1 /4 [1]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丰北枯,农业、 工业、生活和生态等用水量区域差异大,使得部分区域 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总量和承载力的空间分布不协 调 。 因此,明确我国不同用水部门的水生态足迹时空 差异,分析区域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空间匹配关系,
有助于揭示人类生产活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为 区域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 : 2021-07-12
基金项目 : 河 南 省 重 点 研 发 与 推 广 专 项 ( 软 科 学 研 究 222400410283) ; 安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306) ; 安阳师范学院 科研培育基金资助项目(AYNUKPY-2019-19) ;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 创业计划项目(202110479134)
作者简介 : 马晓蕾 ( 1989—) ,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E-mail : maxiaolei0111@ 163.com
· 81 ·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生态足迹由加拿大生态学家 William Rees 等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旨在通过衡量区域内人口为满足自 身需求 所 消耗的自然资本来评估对生态系统的影 响 [2-3] 。生态足迹模型因能较好地解释人类活动对地 球 环 境 的 影 响,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 性 和 可 比 较 性 [4] ,而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 。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 问题日益突出,运用水生态足迹方法开展的研究不断 深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第一,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 型的水生态足迹深度与广度研究,如孙才志等 [5] 运用 水生态足迹方法,测算了我国 31 个省 ( 自治区、直辖 市) 水生态足迹广度和深度,对水资源进行流量资本 和存量资本区分,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门宝辉等 [6] 引入水资源足迹广度与深度,研究北京市 水资源承载力,并对水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 明北京市长期处于水资源赤字状态 ; 朱向梅等 [7] 对黄 河流域各省 ( 区) 碳、水足迹进行核算,并对碳、水足迹 广度和深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河 流域碳、水处于盈余阶段,但盈余值趋于减小,生态压
力逐年增大 。第二,水生态足迹与水生态承载力及其 影响因素研究,如陈正雷等 [8] 基于改进的水生态足迹 模型,评价了山东省水生态足迹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与 空间分布,研究表明 2007—2016 年山东省人均水生态 赤字呈波动上升趋势 ; 莫崇勋等 [9] 运用水生态足迹模 型及 LMDI 模型,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生态特征 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出广西水生态容量处于盈余状态、 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的结论 ; 焦士兴等 [10] 对中原
城市群水生态足迹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濮 阳等 3 个城市为水资源不可持续区、聊城等 6 个城市 为可持续较差区、菏泽等 3 个城市为一般区、商丘等 11 个城市为良好区、亳州等 6 个城市为发展优异区。
第三,水生态足迹、水生态盈亏及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 究,如李菲等 [11] 运用水生态足迹、生态盈亏指数等方 法,对甘肃省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特征进行 研究,得出甘肃省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水生态 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 ; 郭利丹等 [12] 利用水生态
足迹理论,分析了江苏省水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和
生态盈亏随时间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水资源处 于生态赤字极不安全状态,但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有 所提升 ; 赵静等 [13] 对吉林省延边州水生态足迹、生态
承载力与生态盈余等进行了研究,发现 2006—2015 年 延边州总水生态足迹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们运用生态足迹和三维生态 足迹方法,在水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流量资本和存量 资本、水生态承载能力及水生态盈亏等方面开展了较 为丰富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 科学依据 。但从全国尺度和人均角度,对水生态足迹
· 82 ·
与承载能力进行研究的较少 。笔者利用水生态足迹模 型,对我国省级区域尺度水生态足迹总量及人均占有 量等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区域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水生 态环境改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水生态足迹
水生态足迹的计算是将人类生产消耗以及为维持
自然环境稳定所需的水资源量转化为相应的产水面 积,包 括 农 业、工 业、生 活 和 生 态 4 部 分,计 算 公 式 [14-15] 为
n
EFw =
NγWi /P
式中 : EFw 为水生态足迹,hm2 ; N 为地区人口数量 ; γ 为水资源全球均衡因子,参考黄林楠等 [17] 的研究,取
5.19; Wi 第 i 项水资源人均消耗量,m3 ; P 为水资源全 球平均产量,m / hm32,取 3 140 m / hm32 [17] 。
1.1.2 水生态承载力
水生态承载力为区域内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和社会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计算公式为
ECw = Nec = N ( 1 -α) φγQ/P ( 2)
式中 : ECw 为水生态承载力,hm2 ; ec 为人均水生态承载 力,hm2 ; α 为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所用水 资源量的比例,取 0.6 [16] ; φ 为研究区水资 源 产 量 因 子,中国水资源产量因子取 0.94 [17] ,各省 ( 市、区) 的水 资源产量因子见文献 [17]; Q 为人均水资源量,m3 。
1.1.3 水生态盈亏指数
水生态盈亏指数用来表示地区水资源使用的平衡 状况,计算公式为
EBw = ECw -EFw ( 3)
式中 : EBw 为水生态盈亏指数,hm2 。EBw>0,说明地区 水生态承载力大于水生态足迹,处于水生态盈余状态 ; EBw<0,说明处于水生态超载状态 ; EBw = 0,说明处于 水生态平衡状态。
1.1.4 空间聚类分析
采用 ArcGIS 软 件 中 的 聚 类 和 异 常 值 ( Anselin Local Moran’s I) 分析方法,对我国水生态盈亏、水生 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聚类和异 常值分析方法可判断具有高值或低值的要素空间聚 类,用于识别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的空间异常值 。聚 类/ 异常值结果输出类型有 4 种 : 具有统计显著性的高 值(高-高) 聚类、低值(低-低) 聚类、高值主要由低值 围绕的异常值(高-低) 以及低值主要由高值围绕的异 常值( 低-高) [18-20] 。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1.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区域为全国及各省级区域,其中 : 2000— 2020 年我国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总量以及农业、工
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量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水资源 公报》; 各省 ( 市、区) 的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总量,农 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量,以及总人口指标数据来
源于 2011 年、2016 年和 2020 年《中 国 统 计 年 鉴》和 《中国水资源公报》。
2 结果分析
2.1 水生态足迹时空演变
2.1.1 我国水生态足迹时间演变情况
我国总水生态足迹 呈 平 稳、缓 慢 上 升 趋 势,2000 年以来大于 8 亿 hm2 ( 见图 1) ,其中 : 农业水生态足迹 最大,历 年 均 值 为 6.15 亿 hm2,占 总 水 生 态 足 迹 的 63.47% ; 工业水生态足迹呈小幅度波动变化态势,历 年均值为2.16 亿 hm2 ( 占总水生态足迹的22.29%) ,于
2011 年达到最大值 2.42 亿 hm2 ; 生活水生态足迹呈轻 微波动上升趋势,历年均值为 1.21 亿 hm2,占总水生 态足迹的 12.5% 。2003 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用水量逐渐上升,其水生态足迹 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占总水生态足迹的比例不足 5% 。 各部门水生态足迹虽差距较大,但变化趋势均较为
平稳。
图 1 我国水生态足迹随时间变化情况
2.1.2 水生态足迹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水生态足迹空间差异相对较小 ( 见图 2) 。大 于 0.68 亿 hm2 的高值区分布在新疆、江苏、广东,水生 态足迹之和占全国的 26.9% ; 小于 0.17 亿 hm2 的低值 区分布在西藏、青海、宁夏、陕西、山西、重庆、北京、天
津以及海南,水生态足迹之和仅占全国的 8.1% ; 其他
省份处于中高水平(0.17 亿 ~ 0.68 亿 hm2 ) ,包括东北、 华中和华东等大部分地区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水 资源匮乏,加之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水资源被大 量开采 ;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快、人 口 密 度 大、水 资 源 相对充沛,农 业、工业和生活水资源消耗量均较大, 导致其水生态足迹偏大 。
图 2 我国水生态足迹空间分布格局
2.1.3 水生态足迹构成
由各省 ( 市、区) 水生态足迹构成(见图 3) 可以看
出 : 各省 ( 市、区) 农业水生态足迹空间布局相对稳定, 农业水生态足迹空间格局与总水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 较为一致 ; 不同年份新疆农业水生态足迹均高于 0.5 亿 hm2,黑龙江农业水生态足迹处于中高等级 ; 农业水 生态足迹小于0.12 亿 hm 的低值区包括西藏2、青海、宁 夏、北京、天津、山西、陕西、重庆、贵州 。我国工业和生 活水生态足迹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华中、华东、华 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人口分布密集,其工业和生活水生态足迹大 ; 东北三省
工业和生活水生态足迹均呈减小趋势,主 要 原 因 是 2010—2019 年东北三省总人口数减少 161 万,生活用 水量减少5.15 亿 m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了 20 426个,工业用水量减少 55.23 亿 m3 。我国生态水 生态足迹虽占比较小,但多数省份呈增大趋势,主要原 因是近年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 用水量增加。
2.2 水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变
2000—2020 年我国水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 势,均值为 17.07 亿 hm2,2016 年最高(20.18 亿 hm2 ) ,
2011 年最低 ( 14.45 亿 hm2 ) ( 见图 4) ,与水资源总量 · 83 ·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008—2012 年波动较大,原因是
2009 年我国的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问题严峻,全国年 降雨量、水资源总量分别比多年平均值低 8%、12.7%, 造成了大范围罕见的干旱 [21] ; 2011 年我国旱涝交织,
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出现了 3 次大范围 严重干旱,导致水资源匮乏,承载能力降低 ; 2010 年全 国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分别比多年平均值高 8.2% 和 11.5%,水生态承载力提高。
图 3 各省(市、区) 水生态足迹构成
图 4 我国水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总量变化情况
我国水生态承载力呈从南向北逐渐递减趋势,低 值(小于0.22 亿 hm2 ) 区域面积约占全国的 50%,高值 ( 大于 1.38 亿 hm2 ) 区分布较稳定,中值(0.22 亿 ~ 1.38
亿 hm2 ) 区面积减小,低值 区面积增大 ( 见图 5 ) 。西 藏、青海、广西、湖南、江西、广东一直处于高值区,而西 北、华北以及东北大部分地区( 除黑龙江外) 处于水生
态承载力低值区 。上海市虽然降水量和过境水资源量 充沛,但本文计算水生态承载力时,为保持不同区域指 标统计口径一致,并未将过境水资源量纳入计算,由于 上海 市当地水资源总量较小,2019 年 仅 为 48.35 亿 m3,因此计算得到的水生态承载力较小。
2.3 水生态盈亏指数时空演变
由我国水生态盈亏指数随时间变化情况(见图 6) 可知,水生态盈亏指数与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 2000 年以后,我国水生态盈亏指数大于 0,年均值为 7.38亿 hm2,总体处于水生态盈余状态,承 载 能 力 较强。
图 5 我国水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我国水生态盈亏指数呈南高北低态势,空间格局 年际变化较小 ( 见图 7)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水 生态亏损状态,新疆、江苏处于重度亏损状态 。新疆气
· 84 ·
候干旱,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地表水蒸发量大, 致使农业灌溉所需水资源量大,农业用水量大是造成 水生态严重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黄河流经的 9 个省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分别为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山东和河南,这些地 区水资源贫乏,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
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相反,我国南方绝大
部分地区 ( 除江苏、上海外) 以及西藏,处于水生态盈 余状态,如西藏、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西水 生态盈余达 2 亿 hm2 。 由图 8 可知 : 广西、湖南、广东、 江西和福建为我国水生态盈余高值集聚区,山西和山
图 6 我国水生态盈亏指数随时间变化情况
( 区) 中,有 6 个省 ( 区) 处于水生态中度亏损状态,
东为低值集聚区,西藏为高-低集聚区,其余地区集聚 不明显。
图 7 我国水生态盈亏指数空间分布
图 8 我国水生态盈亏指数空间聚类分布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2.4 人均水生态足迹、承载力及盈亏指数时空演变
2000 年以来,我国人均水生态足迹较为平稳,呈
小幅波动趋势,多年均值为 0.72 hm2 ; 人均水生态承载 力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年均值为 1.28 hm2 ; 人均水生态 盈亏指数均大于 0,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见图 9) 。
新疆人均水生态足迹最大,为 3.85 hm2 ; 华中、华 东、华南等总水生态足迹较大的地区,由于人口数量 多,因此人均水生态足迹较小 ; 广东、浙江等人口大省, 人均水生态 足 迹 小 于 0.59 hm2 。 由 图 10 可 知 : 2019 年,人均水生态承载力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西藏的最
图 9 我国人均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亏指数随时间演变
· 85 ·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大,南方大部分地区人均水生态承载力均较大( 2.80 ~ 7.88 hm2 ) ; 西北、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山 东、安徽和江苏的人均水生态承载力小于 0.86 hm2 ; 大
部分地区处于人均水生态盈余状态,人均水生态亏损 的有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等(面积约占全国 的 44.75%) 。
图 10 2019 年我国人均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盈亏指数空间分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 1) 2000 年以来,中国水生态足迹年际变化较小, 水生态足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 。新疆、江苏、广东 水生态足迹较大,而西藏、青海、宁夏、陕西、山西、重
庆、北京、天津以及海南水生态足迹较小。
( 2) 我国水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且受区域 水资源总量影响较大 。西藏、青海、广西、湖南、江西、 广东水生态承载力较大,而北方地区水生态承载力普
遍较小。
( 3) 我国水生态盈亏指数年际变化较大,2000 年 以来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 。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 山西、山东和河南等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处于水 生态亏损状态,不利于区域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南地区普遍处于水生态盈余状态,西藏、青海、广西、 广东和江西生态盈余在 2.98 亿 hm2 以上 。总体上,我 国水生态亏损和盈余地区的面积比例大致相等,人均 情况亦如此。
3.2 建 议
为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区域水生态 承载力,提出以下节水建议。
( 1) 农业节水方面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水生态
足迹占比高,水生态严重亏损的省份多为农业水生态 足迹高值区 。黑龙江、新疆和江苏农业水生态足迹位 于全国前三位,应重点关注农业节水 。新疆要加强农 业用水由粗放式向节约集约方式转变,加快灌区的现 代化节水改造建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黑龙江农田 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比例超过 90%,应提高灌 溉用水效率,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 。江苏水生态赤
字突出,应重点从农业节水出发,加大农业节水工程建 设力度,推广和普及大规模农业节水和高效节水灌溉
模式,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从水资源量和质两方面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甘肃、宁夏、内蒙古、山东、河 南和山西等黄河流经省 ( 区) ,要落实“以水而定、量水
而行”的方针。
( 2) 工业节水方面 。江苏省工业水生态足迹为全 国最大,应适当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投资建设,加 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扶持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的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 ; 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改进生产工艺, 减少工业污水排放 。 同时,环保部门应加强污染物排
放管理,限制污染企业的超标排放行为。
( 3) 生活节水方面 。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和河 南等人口密集地区,生活用水所占比重大 。一方面,要 加强全民节水意识,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形式,开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常态化宣传教育,以及节水 科普宣传教育 。另一方面,要加快节水技术成果的转 化和推广,健全政产学研用相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
系,强化节水监督管理,深化水价改革。
( 4) 生态节水方面 。对于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 等生态用水量占比较高且处于水资源超载状态的省 份,应加强区域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建设,将污水净化处 理达标后作为生态用水,减轻水资源压力 。此外,推进 污水截流和雨洪分流工作,统筹外调水、当地地表水、 地下水、再生水和雨洪水的综合利用,改善水环境,提 高水生态承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赵良仕,孙才志,郑德凤.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
间溢出效应测度 [J] .地理学报,2014,69 ( 1) : 121-133.
[2] WACKERNAGEL M,REES W.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
· 86 ·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Reducing Human Impaction on the Earth [M] .Gabriola Is-
land,B.C.: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 2-17.
[3] REES W.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
pacity : 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 [J] .Environment &
Urbanization,1992,4: 121-130.
[4] 张鹏飞,李红,李萍.基于生态足迹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
研究 [J] .生态科学,2019,38 ( 5) : 104-110.
[5] 孙才志,张智雄.中国水生态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空间
格局 [J] .生态学报,2017,37 ( 21) : 7048-7060.
[6] 门宝辉,蒋美彤.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以北
京市为例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17(5) : 29-36.
[7] 朱向梅,王子莎.黄河流域碳水足迹评价及时空格局研究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 ( 10) : 200-211.
[8] 陈正雷,陈星.山东省水生态足迹时空分布与驱动效应研
究 [J] .人民黄河,2020,42 ( 4) : 76-80.
[9] 莫崇勋,赵梳坍,阮俞理,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广西壮族自
治区水资源生态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 ( 6) : 297-302,311.
[10] 焦士兴,陈林芳,王安周,等.中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
迹变化及驱动研究 [J] .人民黄河,2020,42 ( 5) : 62-66.
[11] 李菲,张小平.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
空特征 [J] .干旱区地理,2020,43 ( 6) : 1486-1495.
[12] 郭利丹,井沛然.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江苏省水资源可持
续利用评价 [J] .水利经济,2020,38 ( 3) : 19-25,84.
[13] 赵静,王颖,赵春子,等.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
态研究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 12) : 74-82.
[14] 薛桂芳.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J] .陕西农业科学,2007
( 2) : 75-77,104.
[15] 左其亭,姜龙,冯亚坤,等.黄河沿线省区水资源生态足
迹时空特征分析 [J] .灌溉排水学报,2020,39 ( 10) : 1-
8,34.
[16] 焦雯珺,闵庆文,李文华,等.基于 ESEF 的水生态承载
力 : 理论、模型与应用 [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 ( 4) :
1041-1048.
[17]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J] .生态学报,2008,28 ( 3) : 1279-1286.
[18] 孙小芳.夜光遥感支持下的城市人口核密度空间化及自相
关分析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 11) : 2256-2266.
[19] 苏都尔,那顺达来,其力木格,等.基于 GIS 的内蒙古半
农半牧区地名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干旱区地理, 2020,43 ( 6) : 1648-1656.
[20] 傅钰,钟业喜,冯兴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
变 [J] .世界地理研究,2018,27 ( 3) : 65-75.
[21] 陶诗言,卫捷,孙建华,等.2008 /2009 年秋冬季我国东部
严重干旱分析 [J] .气象,2009,35 ( 4) : 3-10.
【责任编辑 张华兴】
■■■■■■■■■■■■■■■■■■■■■■■■■■■■■■■■■■■■■■■■■■■■■■■■
人 民 黄 河 2022 年第 6 期
( 上接第 80 页)
[7] 任小静,屈小娥.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环境规制工具的选
择 :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41 ( 1) : 28-36.
[8] 金巍,毛广雄,刘双双,等.FDI、环境规制对工业用水效率
的门槛效 应 研 究 [J] .国 际 商 务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 报) ,2018,32 ( 2) : 100-112.
[9] 杨骞,刘华军.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农业水资源效率的区
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 ( 1) : 114-128,158.
[10] 巩灿娟,徐成龙,张晓青.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水资源利
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J] .地理科学,2020,40 ( 11) : 1930-1939.
[11] 赵玉民,朱方明,贺立龙.环境规制的界定、分类与演进
研究 [J] .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2009,19 ( 6) : 85-90.
[12] 徐承红,潘忠文.区域绿色水资源效率提升的门槛效应 :
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视角 [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2019,59 ( 6) : 83-94,221.
[13] TONE K.A Slacks 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
velopment Analysi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0 ( 3) : 498-509.
[14] 高孟菲,于浩,郑晶.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及空间驱
动因素研究 [J] .生态经济,2020,36 ( 7) : 44-50,209.
[15] 丁绪辉,贺菊花,王柳元.考虑非合意产出的省际水资源利
用效率及驱动因素研究 : 基于 SE-SBM 与 Tobit 模型的考
察 [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8,28( 1) : 157-164.
[16] 张 军,吴 桂 英,张 吉 鹏.中国省际物质资 本 存 量 估 算 :
1952—2000 [J] .经济研究,2004,50 ( 10) : 35-44.
[17] 高志刚,杨柳.异质型环境规制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关系研究 [J] .人民黄河,2021,43 ( 2) : 6-12.
[18] 郭进.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波特效应”的
中国证据 [J] .财贸经济,2019,40 ( 3) : 147-160.
[19] 申晨,贾妮莎,李炫榆.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
率 : 基于命令-控制型与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的实证分 析 [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 ( 2) : 144-154.
[20] 马海良,黄德春,张继国.考虑非合意产出的水资源利用
效率及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J] .中 国 人 口 · 资 源 与 环 境, 2012,22 ( 10) : 35-42.
[21] 阚大学,吕连菊.中国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J] .
城市问题,2018,37 ( 7) : 4-12.
[22] 张炜,马竞熙.新型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
究 [J] .人民黄河,2020,42 ( 3) : 44-49.
[23] 曾惠,鄢春华,黄婉彬,等.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
率的关系研究 :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北京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0,56 ( 3) : 561-570.
[24] 张振龙,孙慧,苏洋,等.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
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 ( 11) : 961-967.
【责任编辑 张华兴】
·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