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鲁南地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示范研究_李占华

发布日期:2021-08-27   

2021.8


山东水利


·85·


鲁南地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示范研究

1 2

1.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本文结合“新高值水稻种植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开展,对粳稻新品种和传统杂交稻品种,进行了节水灌溉制度示范,节水灌溉制度较传统地面淹水灌溉,水稻亩节水 15.1%~15.4%,亩增产 5.6%~6.4%,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关键词台儿庄;水稻;浅薄湿晒;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592021-08-0085-02

DOI:10.16114/j.cnki.sdsl.2021.08.041


鲁南地区主要包括枣庄、临沂、日照等市,该区是山东省传统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水稻生长期内出现旱情和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的问题。为改变当地以淹灌为主的传统灌溉方式,发展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结合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开展了新高值水稻种植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1 项目区概况

2019 年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示范项目实施地点选址于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尚庄村,示范点项目区在台儿庄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项目区西侧为新沟河引水沟渠,有提水泵站一座,北侧为生产路,生产路南侧有新建的混凝土 U 型渠道一条,渠道上有生产桥、放水口、挡水板等设施,水稻灌溉利用渠道输水,利用三角堰计量水量。项目区所在地块土壤为水稻土,多年来一直进行水稻和小麦作物两季种植。

2 示范工程设计

2.1 水稻品种选择

此次项目示范水稻品种选择了当地常规种植杂交稻品种福稻 5 号和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粳稻品种圣稻 18

2.2 节水灌溉制度

我国稻田大多仍采用淹水灌溉,该方法操作

简单,但作物耗水量大,深层渗漏多。目前我国根


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已提出了多种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新技术,并在较大面积上推广应用获得成功,其中以“薄、浅、湿、晒”灌溉模式、水稻控制灌溉、水稻薄露灌溉、水稻覆膜灌溉等较为常见。此次示范项目选择“薄、浅、湿、晒”灌溉模式作为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其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测、脚踩等判断灌溉时间,更易操作和掌握,便于示范推广。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见表 1[1]

2.3 示范小区设计

示范区占地约 2.67 hm2,东西长 130 m,南北

205 m。东西布置两块示范区,东侧种植圣稻18,西侧种植杂交稻。分别在圣稻 18 和杂交稻福稻 5 号地块中靠边选出成型地块 660 m2,开展节水灌溉制度小区精准试验。地块边界起垄 50 cm 后,用黑色塑料薄膜包住畦垄,两侧侧埋深 50 cm防止和其他地块串水、侧渗等。

2.4 水量测量

渠道计量水量利用人工观测,根据渠道断面利用不锈钢板制作了三角堰量水和水尺,通过水位观测后的三角堰堰上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流量推算。利用手持式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校准和误差计算,三角堰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三角堰安装位置在渠道上游 10 m 处,进水口下游设置一个挡水板。在渠道两侧和底部挖槽深 5 cm,放入三角堰和挡水板。水稻全生育期降水量采用台儿庄区

收稿日期:2021-02-24

作者简介:李占华1969,男,高级工程师


·86·


李占华,黄 乾:鲁南地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示范研究


2021.8



1 水稻湿灌溉制度表

序号 生育阶段 控制水层深/mm

1 泡田期 当地习惯 50~100 mm 水层

薄水插秧15~20 mm,浅水养苗。插秧后,保持


部分排水外,其他日期降水均未排水。水稻生育期从育苗日2019 5 18 到收割日2019 11 10 ,节水灌溉水稻 5 次,淹灌灌溉 5 次。淹灌灌溉水量每次比节水灌溉水稻多 20~


2 返青期

3 分蘖前期

4 分蘖后期

拔节孕

5

穗期

抽穗开化

6

及乳熟期


30~40 mm 水层遇到高温或低温时增加水层至50 mm)

3~5 d 灌一次 10 mm 以下薄水层,田间水分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排干田面积水晒田 7~10 d,使耕层土壤含水量

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5%。

间歇灌,每次灌水后水层深 10~20 mm,水层耗尽

后及时补灌薄水层。

湿润灌溉,每次灌水水层深 5~15 mm、水层耗尽及时补灌薄水层遇到高温或寒露风时可增加水层至 50 mm)


40 mm。根据计算,圣稻 18 节水灌溉模式耗水量

765 mm,圣稻 18 淹灌模式耗水量为 901 mm节水灌溉模式较淹灌模式节水 15.1%;杂交稻福5 号节水灌溉模式耗水量为 771 mm,杂交稻淹灌模式耗水量为 911 mm,节水灌溉模式较淹灌模式节水 15.4%

3.2 产量比较

对粳稻圣稻 18 和杂交稻福稻 5 号进行了测

产,品种间产量比较,杂交稻产量高于粳稻,杂交


土壤水分保持湿润饱和状态,3~5 d 灌一次 10 mm

7 乳熟期

以下薄水层。

8 黄熟期 自然落干

水利局提供的日降水观测资料。

2.5 田间水位观测

在小区中离畦埂 1 m 处,从北向南依次设置3 个关测点,插入直尺,利用直尺读数直接观测水层高度。三个读数的平均值为该小区当日平均水深。观测频率为 3 d 观测一次,观测时间为上午10 点。

3 示范效果

3.1 耗水量比较

2019 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为 498.45 mm

8 10 日降水量较大达到 162.1 mm,田间有


稻福稻 5 号产量较粳稻圣稻 18 产量平均高

14.1%;不同灌溉模式下产量比较,圣稻 18 节水灌溉模式下的产量高于常规灌溉模式下产量5.6%,杂交稻节水灌溉模式下的产量高于常规灌溉模式下产量 6.4%。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产量均高于常规淹灌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世彰,俞双恩,张汉松.水稻节水灌溉技术[M].北京: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 黄乾,李占华,等.台儿庄区新高值水稻种植与节水灌溉示

范项目总结报告[C].济南,2019.

基金项目:鲁南平原稻区农业节水及村居水环境治理示范

(PCTXPQ-KY202001), 无土栽培作物需水规律研究(SD- SLKY201710)

(责任编辑 赵其芬)


!!!!!!!!!!!!!!!!!!!!!!!!!!!!!!!!!!!!!!!!!!!!!!


上接第 84长制,将坑塘治理纳入“河长制” 工作体系,在镇村两级实行“坑塘长制”,对每个坑塘建档立卡,落实管护责任人、管护员及其工作职责。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农村坑塘是水系末端的毛细血管,村庄外围离农田较近坑塘改造后,在雨季蓄水防涝,旱季为农业灌溉提供备用应急水源,促进农民粮食增收增产,长远看对粮食安全也起到一定作用。

3.2 社会效益

将坑塘治理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对


符合土地利用条件的废弃坑塘,可建设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对水源水质稳定的坑塘,经过清淤疏浚,提升周边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近水、亲水、乐水场所。随着坑塘环境变好,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3.3 生态效益

能够涵养回补地下水源,实施人工增殖放流 后,实现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养水,建设人 工生态植物浮岛,安装曝气装置,促进水体微生物 繁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目的,最终 实现水生态环境修复,促进坑塘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赵其芬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