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辽河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_杨荣辉

发布日期:2021-11-11   

文章编号: 1007 7596( 2021) 10 0196 03

辽河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

杨荣辉

( 盘山县农业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盘锦 124010)

摘 要: 文章揭示了 1956 2015 年辽河流域径流输沙变化特征并提出引起流域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 管理上的失控社会动乱生态环境及其植物资源遭受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 长效除草剂的大量施用明显降低植被覆盖率在很大程度上诱发水土流失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科学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出适用性较强的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关键词: 辽河流域; 水土流失; 变化特征; 治理对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4122/j.cnki.hskj.2021.10.061


1 流域概况

辽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350 1000mm全年降水量的 65% 集中于每年 4 9 均径流量 89 亿 m3辽河干流以东离黄海较近年降水量达到 900mm往西北降水量逐渐减少到抚顺本溪一带 800mm到沈阳铁岭一带减至 700mm部法库盘山新民一带降水量为 600mm西辽上游350 400mm 且多风沙可见区域上辽河流域降水量变率较大东部为西部的 2. 5 明显高于东北其它流域在地区分布上辽河流域的供水条件较 夏季多强度大集流快频率高的暴雨水位陡 涨陡落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径流自西北向东南递 山地高于平原参窝二龙山大伙房连线径流深


2 水土流失变化特征

福德店八棵树通江口开原松树柴河铁岭等典型水文站为辽河干流沙量测验控制站1956 年就开始监测辽河流域输沙量含沙量除个别年份停测外积累了长达 55a 的沙量资料依据水文规范规定方法测验的含沙量资料经全省水文资料整编审查录入国家水文数据库并以此作为文中相关数据来源典型测验控制站监测的输沙量数据基本能够反映辽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变化特征辽河流域侵蚀模数年输沙量径流量统计输入如表 1 和图 1 所示资料显示辽河流域 1966 2015 年的平均输沙量为 1943 t

1 分段统计的流域输沙量


处于 150 400mm 范围西辽河沙丘草原区年径流深多超过 50mm

辽河流域含沙量较高仅次于海河黄河流域 上游多为风沙土与黄白土地貌形态以山丘为主草植被条件差覆盖率为 30% 左右水土流失严重属于我国东北部风沙干旱严重的地区流域内含沙 量较高的为柳河西辽河各支流实测值达到 300 700kg / m3高于东部的 150% 以上最少的为福德店以下东侧支流铁岭断面处平均含沙量 3. 6kg / m3


时段 极端年份


极端年份输


平均输沙量


收稿日期]2021 09 16

作者简介杨荣辉( 1978 - ) 辽宁盘锦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移民工程农村饮水河道清淤水利工程等


1 侵蚀模数年输沙量及径流量过程线

时段一: 1956 1965 年辽河流域年均输沙量为

2400. 3 t受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影响大量

泥沙随 1960 年大洪水径流而下加之灾害年代开荒种地使得植被覆盖遭到极大的破坏一般降水条件下就会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以该时段明显高于其它时段的平均输沙量

时段二: 1966 1975 年辽河流域年均输沙量1772. 4 t文革的影响流域内普遍存在滥砍盗伐的现象加之管理混乱致使大量山林被毁坏此产生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时段三: 1976 1985 年辽河流域年均输沙量

1526. 2 t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山林逐渐恢复生长土壤侵蚀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表现出波动减少的趋势

时段四: 1986 1995 年辽河流域平均输沙量为2681. 1 t其中 1995 年洪水所带来的输沙量明显高于多年平均值达到该阶段的最大值 11766 t, 1995 年极端年份外其它年份的平均输沙量为1671. 6 t较多年平均值 1943 t 减少 14. 0% 主要与农耕方式的改变有关期间传统的四趟三 农业生产模式被替代由于施用了长效除草剂致 使许多农田( 以大田为主) 植被减少一般条件下不会产生严重水土流失而遇暴雨时则极易引起大范 围的水土流失通过对比 1960 年与 1995 年的洪峰流量发现在洪水等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1995 年输沙量约为 1960 年的 2 这主要与破坏地表植被覆盖有关地表覆盖层破坏既加剧了水土流失程度会进一步带来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时段四: 1996 2005 年辽河流域平均输沙量

1493. 1 t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期间未出现较大洪水由此所造成的土壤侵蚀较小同时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与侵蚀模数基本相同

时段五: 2006 2015 年辽河流域平均输沙量


1783. 7 t由于 2010 年出现了历时将近 1 个月的洪水而造成了较大的输沙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其他年份的输沙量都比较小其中 2009 年输沙量最小347 t另外由于采取了退耕还林草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必要工程措施的缺乏导致较大洪水年还是会引起剧烈水土流失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 相关流域生态环境及其植物资源破坏管理失控政治混乱和重大的社会动乱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 剧水土流失[1 2]; 此外水土流失也会受到重大农耕方式改革的影响如长效除草剂的大量施用降低了 地表植被覆盖度降水条件下加剧了水土流失; 森林地表覆盖度与水土流失程度负相关即林草覆盖 度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降雨量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正相关即降水越强则引起的水土流失越严重实践表明3水土流失与高强度降水直接相关每当 较强较大降水引发洪水时就会产生严重的水土 流失[4]

3 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3. 1 水土流失成因

3. 1. 1 自然因素

1) 植被破坏辽河流域中上游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多以山地为主部分坡地被开垦成耕地导致天然林木覆盖结构破坏森林覆盖范围锐减加之长效除草剂的大量施用降低了地面植被覆盖度林草覆盖度的减少大大减弱了土壤抗流失抗侵蚀能力土流失不断的加剧

2) 土质疏松流域内土质以砂土和颗粒土土壤为主其中砂土颗粒土直径处于 20 55mm 0 15mm 范围黏性土壤含量低而土壤粗粒含量高质疏松且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土壤抗侵蚀和抗冲刷能力低因降水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坡面径流易产生剥蚀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

3) 水力侵蚀辽河流域总面积 21. 9km2地貌形态复杂其中沙丘区占 6. 3% ,平原区占 34. 5% , 丘陵区占23. 5% ,山地占35. 7% ,地势大致呈自东西两侧向中间自北向南倾斜此外流域年内降雨分 布不均汛期降雨占全年的 60% 以上并多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降雨集中强度大历时短且径流速 度快冲刷作用强烈极易破坏表层土壤从而引起严 重的土壤侵蚀其中水力侵蚀为造成辽河流域水土


— 197 —


流失的关键因素

3. 1. 2 人为因素

1) 管理失控1982 年之前大部分地区普遍都缺少管理机构和可靠的法律依据水土保持工作的 开展多以有关管理条例为依据加之制度上与组织 上不健全致使水土保持工作多存在软弱性局限性管理上的不到位以及制度上的不健全是难以有效控 制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遇到社会不稳定或重大社 会事件时林木和水土保持管理经常失控林草涵养 水源能力减弱林草资源破坏以及森林覆盖减少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草水土保持功能

2) 盲目开垦近年来农民对耕地的广种薄收致使商品粮数量与质量不断下降当地群众掠夺山 林植被的速度加快; 此外随着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和商品粮收益的下降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 但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造成农民过度放牧对 流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5]

3) 开发建设破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性 建设逐渐增多废土料乱倒乱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原有地表植被和结构造成破坏为追求局部利 部分地区无法正确处理水土资源保护与经济建 设之间的关系林木砍伐挖沙取土山矿过度开采 等致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3. 2 对策与建议

3. 2. 1 建立与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根据国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辽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政策和规定在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中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义务加快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严格实行监理制招投标制采取群众投资专业队伍招商承包等多种方积极参与水土流失防治有计划的分时间分区分地块实行保湿护草育林封山等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修复功能有效治理辽河流域水土流失

3. 2. 2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实践表明加大执法力度注重监督管护是防治水土流失有力保障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是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有效手段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管并重的原则加大对流域的监管从而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巩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3. 2. 3 加强流域生态修复


辽河流域全长 1345km横跨辽宁吉林内蒙河北四省必须加强各地水保部门的交流合作严格执行统一的管理规定贯彻落实退耕还林相关 要求以提高林草覆盖率整治坡地为重点将阶段 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制定科合理的治理规划例如对超过 25°的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草措施对不超过 25°的坡地实行水平耕种或者梯田农耕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地表覆盖物 生存时间以短效除草替代长效除草; 对侵蚀沟壑种植植物带通过实行植物封沟建石坝拦土等措施充 分发挥保土蓄水功能; 对易形成风沙的地区要严禁挖去土石料禁止开荒

3. 2. 4 强化开发建设项目审批

对于在辽河流域从事开发建设勘探生产殖以及种植等活动的个人相关单位及各部门贯彻 执行水土保持和土地资源规划方案组织生产经营并在规划范围内做好相应的水保工作自觉接受有 关机构的监督与检查将水土流失补偿措施作为建 设项目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符合要求或者没 有补偿措施的不予审批

4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见效慢费用高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必须以各级政府作 为主体加快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治理 机制在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 各界力量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 的参与同时要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水保监督执 法专项行动等要求积极做好辽河流域水土流失治 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富行. 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 04) : 4 6.

[2]刘震 . 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 中国水利2002( 07) : 31 33.

3张丽华. 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 技创新导报2010( 35) : 135.

[4]王益军李学勤石代军 . 浑江中上游流域降水径流变化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2010( 09) : 46 47.

5杨家坦. 以水土保持支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 01) : 4 6.


— 198 —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