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高青葡萄摆脱传统种植模式 现代农业追梦人誓作有“情怀果农”

发布日期:2016-08-17   来源:齐鲁网 

8月16日讯(高青电视台记者 傅盟盟)时下正值葡萄成熟的季节,高青葡萄大量上市,价格虽不能跟天价葡萄相提并论,但近年来高青葡萄也正逐步摆脱传统种植模式,向“高级葡萄”进化。而这种进化加速度,来源于一帮致力于打造“高青葡萄”的追梦人。

“情怀果农”何宝彬

8月12日太阳还未升起,何宝彬就已经来到自己的葡萄大棚里开工了。“我这大棚经高人指点,重新进行了整理,现在已经基本成型。得赶紧弄,不然赶不上几个月后的成熟期了。”电话里何宝彬如是说,隔着电话都似乎有一股忙碌之态传递过来。

自从伺候上了葡萄,这几乎就是他的常态。4月29日下午,何宝彬再次致电朋友取消聚会,之前已经有过两次,都是忙于葡萄。这次他要去听一堂葡萄栽培技术讲座:“正是葡萄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盯上才行。”何宝彬向朋友解释道。5月16日,他在微信上发布图文消息“2016小葡萄盛装待嫁”,为自己即将上市的大棚葡萄宣传造势。望着眼前一串串鲜亮可人的“红芭拉多”、“超甜”葡萄,何宝彬心中涌起一股甜蜜的成就感。

何宝彬是唐坊镇刘三仁村人,此前在淄博一家出版公司任营销经理,2015年回乡开始种植葡萄。常年驻守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他,为何忽然放弃高薪工作,回乡重拾锄头呢?采访中,温文尔雅的何宝彬向记者道出了个中原委。

2011年,何宝彬曾在上海驻过一段时间。1975年出生的他,对农村的粗粮情有独钟,在上海期间,粗粮馒头几乎成为他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物。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何宝彬开始莫名其妙的皮肤过敏,多方寻医诊治,服药近一年的时间,但过敏症状反反复复,令他不堪其扰。就在他苦恼万分之时,新闻中曝光了“染色馒头”事件,原来,市面上很多所谓“粗粮馒头”,都是人为添加色素做成的!何宝彬大惊之下赶紧“戒掉”了“粗粮馒头”。经过一段时间调养,过敏症状才随之消失。

经此一劫的何宝彬不由感叹,儿时农村那种纯净的果蔬、甘甜的井水,究竟去哪儿了?也许就是那时,转行投身农业的情怀,像一颗种子悄悄的在心底发芽,像儿时的回忆,也像那久违的味道。

2015年,何宝彬多次回乡,他看到现代农业在高青蓬勃发展,特色种植成为高青农业一大亮点。多年在外跑市场的经历,让他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是该进军农业特色种植的时候了。于是他果断选择了辞职,回乡务农。经过近2万公里的奔波及实地考察走访,在众多特色种植领域中,他选择了葡萄。

在考察中他认识到,葡萄种植在高青及周边已初具规模,但种植分散无法实现规模化基地,如将果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更快形成规模化种植,充分体现规模效益;葡萄在众多水果中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大棚葡萄历年价格都比较可观。经过认真考察,何宝彬会同几位合伙人,一起建了10个冬暖式大棚,开始了他现代农业的葡萄种植之旅。

然而,真刀真枪种葡萄,不是只有情怀就足够的。为补充技术头脑,他狂“啃”葡萄种植技术书籍和影像资料,在短期内扎实地掌握了葡萄栽培的基本要点,同时向有经验的果农请教,请他们手把手的教。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宝彬认识了黑里寨镇一位葡萄种植能手,也就是他口中提到的“高人”。他叫于向东,专注果蔬种植30余年,搞大棚葡萄更是有深厚的技术功底。于向东攻克了葡萄定植6个月内冬季挂果的技术,棚外四九隆冬,棚内竟可鲜果满枝。这一技术得到了中国果蔬专家孙培博教授以及附近大中专农业院校专家的认可和好评。这可给了何宝彬很大震动和鼓舞,要知道,葡萄提早上市两个月,仅这一成果就可以成倍提高葡萄的附加值。对葡萄种植户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在此之前,江北地区几乎没有本地冬季上市的鲜食葡萄,很多行家也一直不敢涉足的领域竟然被这位“土专家”攻克,也算得上“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了。何宝彬从此成了于向东老师家的常客,隔三差五就开车跑去请教问题,也帮助老于出点子想主意扩大销售渠道。一来二去,两人成了莫逆之交,何宝彬有什么不明白的,于向东必定倾囊相授;老于家有事,小何也二话不说跑去帮忙。

专注加专业,成就了何宝彬的葡萄梦。在于向东的指点下,何宝彬的大棚超甜葡萄长势良好,果皮金黄、颗粒饱满、挂穗齐整、成熟一致。早上拉开棚毡,阳光缕缕,如丝般抚触着那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此情此景,好不诱人。但何宝彬说:对于超甜葡萄黄香蜜(学名)这个品种,他的目标是做到穗型呈圆锥状、每穗果粒不超80个、粒重控制在15-19克,果穗紧凑。唯有此才能保证超甜葡萄黄香蜜浓香扑鼻、香味浓郁、口感细嫩滑腻、含糖量可高达29%的最佳品质,果汁不小心粘手上几如蜂蜜。这种甜度达到新疆哈密瓜两倍有“世界最甜葡萄”美誉的葡萄,人们只要尝一粒,便会惊叹其口感,再吃其他品种便会感觉索然无味。因此又有“超甜葡萄味极佳,品尝一粒甜几夏”之佳话。

“葡萄工匠”于向东

8月12日天刚蒙蒙亮,黑里寨镇代庙村果农于向东就乘车赶往东营——他新晋的身份是东营市瑞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指导,除了指导费和报销差旅费外,于向东还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取得该公司20%的股份。一个在高青普普通通的果农,却得到外地农业公司的如此器重,必有缘由。

这还得从去年冬天说起。于向东在自家大棚里培育出了冬季鲜食葡萄!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葡萄苗是去年4月份刚刚定植的,半年多时间里就结出累累硕果。在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中,隆冬季节能吃到的葡萄,要么是贮存葡萄,要么是挂枝保鲜(葡萄成熟后不采摘,用技术手段使植株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保鲜)。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春节前去老于棚里预订葡萄礼盒的络绎不绝,没出元宵节,老于家整个亩大棚的葡萄,以30元一斤的价格全部清空。不仅如此,于向东的冬季鲜食葡萄在网上一经发布,宁夏、湖南甚至新疆的葡萄种植基地都打电话向他请教,有的基地甚至跑来当面请教。

于向东,毕业于县农广校,和果蔬种植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30年来一直埋头耕作在果蔬大棚。80年代种植西瓜时,他是最早在高青采用拱棚种植西瓜的一批。“当时天气冷啊,也没暖气,我就把西瓜种包起来揣在怀里催芽。”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于向东仍然历历在目。经过多年摸索经验,于向东育苗、果蔬管理、大棚基建样样精通。现在他还在为邹平县两个葡萄种植基地做专业技术指导。几年前,随着年龄的增长,于向东也想减少一下常年在外的奔波,既然自己有技术,为啥不自己弄大棚呢。说干就干,一年时间,老于真的弄起了六七个葡萄大棚。为了考察葡萄品种,他跑遍了周边地市、省份知名的葡萄种植基地,最后选定了“红芭拉多”“早霞玫瑰”等几个早熟品种。之所以这样,是他深思熟虑要打葡萄上市时间差。

然而,这谈何容易!在大多数果农眼里,葡萄采摘后必定要休眠,不然会影响以后的产量和植株健康。搞不好一个大棚就毁了。因此,尽管有中国果菜专家孙培博教授提出了“无休眠栽培技术”,但江北地区一直没有基地敢吃这“第一只螃蟹”。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向东多次登门拜访孙培博教授,向他请教“无休眠栽培技术”的要领,并在自家的大棚里开始了实验。家人开始很反对,怕万一不行咋办?于向东说,不行咱大不了明年再来。那段时间里,于向东几乎吃住在棚里,跟喂养婴儿一样静心照料这他的实验田。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葡萄全部见到了成效,8月,新抽的枝条上开始萌出冬芽,于向东心里非常高兴——这是要结果实的前奏啊。12月份,“红芭拉多”“早霞玫瑰”两个品种相继成熟了。冬芽挂果并结实,冬季鲜食葡萄这一技术难题被他攻克了,这在全淄博市是史无前例的。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孙培博教授。孙教授也非常高兴,在随后多个地市的多次讲座中都提到,于向东是真正实践他“无休眠栽培技术”的第一人。2016年1月15日,华北华东地区举办开年的第一次专项技术提升培训——YOU+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提升培训会,孙教授亲自邀请于向东参会,并倡导大力推广于向东这一技术。课间休息,于向东带去的新鲜葡萄被与会技术员哄抢一空,他们还讨要他的联系方式,以便在日后请教葡萄种植技术。

于向东这一葡萄种植技术在圈内引起轰动,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注意,今年以来,媒体相继来到于向东的大棚进行专访。7月中旬,记者在采访中无意中看到,大棚后面有一小块露天葡萄园,于向东介绍说那是自己的试验田,几分地的面积集聚了20多个葡萄品种,没有标签,但于向东随手一指,就能说出品种名称、成熟季节、果实特征和口感、栽培要点等,如数家珍。在这片试验田里,于向东更像是一名工匠,在精雕细刻每一粒葡萄,让它们呈显出更美丽的光泽。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何宝彬于向东不断深化了解,两人的合作之路已经进入深水区。今年4月份,两人在田镇街道宁家村建设的百果园里共同经营了两个高标准冬暖式大棚,于向东负责技术,何宝彬负责营销。现在大棚里已经种下了葡萄苗,预计来年的寒冬,新鲜葡萄就可以抢先上市了,有望填补这个时间市场鲜果的空白。

“合作圆梦”杨怀兵

在木李镇一说种植葡萄,人们立马会想到杨坊村的杨怀兵和他的圆梦葡萄合作社。木李镇圆梦葡萄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7月份,而杨坊村种植葡萄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该合作社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达630余亩。7月2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连片的藤架上已经硕果累累,为防止病虫害,还套上了纸用葡萄专用保险套袋。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杨怀兵介绍,目前合作社内的葡萄品种,除往年的美国红提、大粒无核外,还增加了红宝石、黄香蜜、野葡萄、冰葡萄、紫甜、紫脆、朝霞玫瑰等新品种。其中野葡萄品种,为圆梦葡萄合作社聘请葡萄专家通过山里野生葡萄与大粒无核科学嫁接自行培育一个新品种,该品种鲜食营养丰富,酿酒风味更佳。其性平,味甘,有利筋骨、益气补血、等功效。

目前,合作社对葡萄的管理过程进行规范,产量进行了严格控制。每亩多少株,每株多少新枝、多少串果,每串多少粒果,都有规范化的要求,杨怀兵对记者介绍道:“从今年开始一上市的时候大棚葡萄每斤价格可达20元,现在到了露天葡萄生产旺季一般亩产维持在每斤8元左右,那么每亩也可纯收入3万多元。”

圆梦葡萄园种植的葡萄不仅香甜,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没有添加任何药剂的绿色无公害葡萄。在合作社社员杨怀宏3亩葡萄园中,满目都是琳琅满目、翡翠欲滴的丰收景象,由于完全依靠葡萄自然成熟,杨怀宏的葡萄可以从7月一直采摘到8月中下旬。杨怀宏随手从藤上摘下一串葡萄成熟的葡萄,教记者如何辨别加了药剂的葡萄。他介绍说,按照葡萄的自然成熟周期来看,一串上总会有几个零星的葡萄颜色略显几分青涩,但口感不酸涩,如果整串葡萄看起来全呈暗紫色,没有丁儿点绿,那就有可能是添了催红剂的,这样的葡萄一般提前半个月就熟了。

在杨坊村,圆梦葡萄专业合作社在“葡萄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闫秀芬是2012年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之前她种了4年的红提葡萄,因缺乏经验而管理不善,每亩年收入仅2000多元,2013年,她加入合作社后的第二年,虽还只有50%的挂果,“但收益将是我以前的好几倍”。“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给社员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开拓市场。”木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光刚介绍说。以前杨坊村种植葡萄的农户都是“单打独斗”,低价卖给来收购的水果贩子,赚不到几个钱,而且,一旦遇到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村民就束手无策,损失很大。2011年,圆梦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把分散的农户资源整合在一起,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还定期来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了社员种植的葡萄品质。现在,圆梦葡萄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成功和推广,已辐射到青城、黑里寨、花沟等周边乡镇的葡萄种植户,该社葡萄种植面积已达为630亩,种植户为145户。

合作圆梦,合作也带来更大共赢。2012年9月,圆梦葡萄合作社的野葡萄嫁接栽培与示范推广项目,在“农信杯”淄博首届农业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农业创意奖设计大赛中获得优胜奖;2013年7月,该社负责人杨怀兵被中国-中小企业权益保护中心授予为中国-中小企业权益保护中心“特别顾问”。现在,木李镇农业服务每年还为合作社举办相关培训,在科学测土施、葡萄种植管理技能、葡萄销售科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让以圆梦葡萄合作社为代表的木李葡萄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