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节水新闻

南京2016年冬春农田水利将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约7万亩

发布日期:2015-12-31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 
 
       12月17日,南京市冬春水利建设推进会召开,研究部署今冬明春和2016年全市水利建设任务。会议提出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全域统筹理念,科学谋划、协调推进城乡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民生水务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基础保障能力,推动水利建设“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南京市水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六项农田水利工程,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冬日大地上,拖拉机正在田间作业,播种冬小麦。在浦口区永宁街道三合圩农田水利装配化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沟渠纵横、农田成方的景象。圩区内1.5万亩农田按照集中治理原则,重新规划了水系,平田整地,配套建设了灌溉、排涝体系,使过去分散、低洼、低产的农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区域内青山村党总支书记朱远刚说,“整治后不仅环境变好了,土地流转费用也增加了。从过去每亩500元,提高到现在1160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步入三合圩内,工程中采用的一些新工艺、新材料让人眼前一亮。装配式渠道采用工厂化预制生产,现场装配施工,施工简单、建设速度快、节约成本,投入使用后运行管理方便,维护费用少。生物毯技术,其实就是把“复合纤维织物”与“多样化草种”,配套使用的新型生态护坡材料,最大好处是减少土壤流失,防止冲刷,避免暴雨后水土流入沟渠造成淤积。数据显示,整个示范区内共使用了7.6万平方米的“生物毯”。

       三合圩项目,只是明年南京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市水务局农水处处长谷成标介绍,2016年冬春农田水利,抢抓当前农田水利施工黄金季节,以“农田水利连片治理建设、小型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水美乡村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农村河道、重点塘坝综合治理”六项工程为重点,兴水惠农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据了解,2016年冬春农田水利,南京市将完成农村河道河塘疏浚土方1700万方,建设5个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6个区农田水利重点片区、60座泵站、5条翻水线、10个左右重点塘坝综合治理、15个水美乡村、6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等。通过这些工程,全市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约8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约7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以上,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95%,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不低于8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


       其中,最大亮点是抓精品建设,大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坚持典型示范,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继续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开展农田水利精品建设,争取利用3年时间,根据各个区的农田水利实际,在每个区都形成1—2个示范区,南京市形成3—5个典型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传统农田水利向现代农田水利转变摸索经验,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更好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惠及更多百姓。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