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灌区地面灌水改进方法成果内容简介
一、技术关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和获奖情况
1. 技术关键:地面灌溉是渠灌区的主要灌水技术,是一种传统的灌水方法,对于给定地块,影响地面灌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地面的平整程度、地块规格、地面坡度和入畦单宽流量。灌水技术方法及技术要素的合理与否是渠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问题之一,过去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根据在本灌区应用的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偏大,均匀度较差,需要改进提高。本项研究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有关地面灌水技术的分析,集成出畦灌法主要的灌水技术要素组合,并对应提出合理的灌水技术要素组合。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对于以畦灌为主的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区,在地面条件改进措施方面提出实施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畦田三改”措施,改善传统的畦灌条件。宽畦改窄,可以消除田面的横向高差,保证水流均匀向前流动,提高灌水均匀度,而且在畦灌改造中,以宽畦改窄最为实用,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在适宜的单宽流量确定方面,试验结果表明,单宽流量在3~12l/m/s均未发生冲刷,灌水实际水流推进速度表现为,在灌水开始5min内,速度较快但呈现出迅速衰减局势,5~10min内水流推进过程有起伏变化,这是由于在这段时间内畦田内水流存在横向扩散,使田间沿畦长方向的水流扩散出现变化,10min后呈现出缓慢下降局势。总的来讲,田间水流运动速度呈现出下降趋势。灌水均匀度与入畦单宽流量在合适的改水成数条件下呈现出上升局势,单宽流量为1~4l/m/s时,灌水均匀度与单宽流量呈线形增加局势,单宽流量为5~10l/m/s时,灌水均匀度与单宽流量呈逐渐增加趋势,10~14l/m/s时灌水均匀度与单宽流量呈缓慢增加局势,当入畦单宽流量大于14l/m/s后,田间土壤出现冲刷。因此,在不产生严重冲刷的情况下,适当的增加入畦单宽流量,可以加快水流推进速度,也可以减小灌水定额,提高灌水质量。根据本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畦长为70~120m,畦宽为3~5m。入畦单宽流量从通常的4~8l/s/m提高到7~12l/s/m,改水成数为八~九成,灌水均匀度可以达到80%以上。这一方法有效的减少了灌溉用水量,提高了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查新结果表明,同类研究未见报道。
二、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研究提出的宽畦改窄,适当加大入畦单宽流量提高地面灌水技术的方法,在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陕西)项目的示范区和幅射区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节水增产效益显著。同时还在陕西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学习班介绍,陕西省及甘肃等省的各大灌区己开始使用该合理的技术要素组合,应用效果良好。
三、成果推广应用前景
地面灌溉是渠灌区和井灌渠普遍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在我国地面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7%以上,而畦灌灌水方法是地面灌水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面灌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方法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